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太空草原

 
 
 

日志

 
 

宇宙的地平线( 引用 )  

2007-10-31 16:07:57|  分类: 科技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个宇宙的地平线(原创)


 

        有事没事喜欢到烟台的海边,极目眺望浩淼的海面。在那海的尽头与天相交之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父亲经常说的地平线了。

        地平线一词所对应的英语单词horizon源之希腊文,意为“限定、分开、限制、界定、确定”,是指“从特定的一点标定可见的地球表面部分的边界线;天地似乎相接的线”,用来指“观念、思想或行动的‘圈子’或‘范围’的界线;某个人的眼界、见识、经验或兴趣的范围;也可以指那些约束人们想象力或理解力的东西”。我们说地平线(1)是某种边界线,(2)它总是相对于一定的条件而言的。

        宇宙的地平线主要是出现在宇宙论的研究里。其实,每个人对宇宙都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只是大多数都不着边际。这是因为在对宇宙的认识上没有严格区分两种不同的地平线:一是限定“可观测的”(就是人们能“看到”的范围)的宇宙之界限的地平线;二是限定“可理解的”(“看到”之外人们能“想到”的范围)宇宙地平线。在宇宙论所探讨的任一特定阶段,可理解的宇宙都是受所观测到的事物的引导和束缚,反过来,对可观测的宇宙的性质的描述,又往往依靠研究者本人偏爱的概念性假设。同时,两种地平线之间有着多种不同的识别标准和特性。

      “  可观测的”宇宙地平线:

         宇宙论上的可观测宇宙的地平线,就是那些可以观测到的事物与那些观测不到的事物之间的一条界限。

          一·观测者的位置。我们对宇宙进行观测的机会,受到个人生命时间长短以及整个科学群体存在时间无情的限制,与宇宙巨大的时空相比,人类为收集各种信息已经花去或将要花费的时间确实是太少了,且只能取得局限在自身的逆向光锥范围之内的信息,而光速又是一个最大极限,所以,人类观测者在宇宙时空中其实只占据了一个固定的点,而要把观测者直接观测的机会扩大到能和整个时空范围相匹配,则没有任何实际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对动植物、月球、行星、恒星、星系等通过各种参照系进行各个角度、分门别类的观察研究,因为这些领域及其地平线是在处于观测之下的领域移动的;但是这种机会对宇宙学家来说不存在,这是因为宇宙学的特点所决定:宇宙是个唯一的、单一的整体。

        二·可运用的工具。显然,要观测就要有工具。有关可观测的宇宙的数据是与仪器设备的探测水准相关的,在这一意义上,宇宙的可观测性就是技术进步作用的表现,随着仪器功能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可观测的宇宙地平线会受到当时仪器发展水平的限制。

        三·数据的运用。对可观测性地平线的界定,并不仅仅取决于纯粹的观测,它主要取决于一些物理论或宇宙论模型。包括数量与性质、固定性与移动性,可观测宇宙的地平线都取决于科学史上某一时期所认可的理论如何说明它们。由于可观测宇宙及其边界的概念是用物理理论来分析的,因此理论的更新势必会改变它们的定义以及对其特性的说明。

       “ 可理解的”宇宙地平线:

        与可观测的宇宙中存在的地平线不同,尽管在可理解的宇宙中也同样有若干种地平线,但后者是和运用某一概念体系时遇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界限条件相联系的。可观测性地平线主要是一种信息障碍,而各种可理解(概念)地平线则是以某个宇宙论模型来解释宇宙,使宇宙变得可以理解时所使用的语言中存在的各种界限。

       语言中的界限,简单地讲,就是把标准的和特殊的语法规则结合起来,一个宇宙论模型如果不借助它所应该使用的语法规则的帮助,就很难为人所理解。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符合某一特定理论体系之语法规则的说法和推论才是有意义的,而不管其所提出的各种假说、预言、解释、对经验数据的描述是否得到证实,或者是否被认为是真实的。比如,在“宇宙大爆炸”模型中,运用“宇宙的起源”一词便得到最好的理解,而“宇宙的开端”则界定了可理解宇宙的地平线;我国的“盘古开天”论,其可理解宇宙的地平线就是“天地混沌”。也就是说,人们是从某一个或某一类宇宙论模型来想象理解宇宙的,而这种想象理解未必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站在海边,沐浴着阵阵海风;放眼望去,各种舰船来来往往:有从地平线钻出来的,有从地平线消失的。而地平线的另一边又是什么?每每让我产生无尽的遐想。。。。。。

       

  评论这张
 
阅读(21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