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太空草原

 
 
 

日志

 
 

关于春联(转载)  

2008-01-02 11:36:46|  分类: 文化历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齐鲁青未了【原创】关于春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

 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

 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

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

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

 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

在公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

国最早的一幅春联  。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定都以后,命

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

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

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到了清朝,尤其是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

一样兴 盛 ,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由于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

 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我父亲写的一手很棒的欧体,所以,至年关,到我家求写对联的

络绎不绝,因此,也就养成了我,每到一处,喜欢观赏对联的

习惯。而久之,竟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上下联挂反等

等。但真正有趣的却是结婚后意外发现,现举几例。

 1.没结婚前,看到的春联一般张挂在各种门以及出门正对的影壁上,结

 婚后到婆家,才发现抬头联处处可见,比如水井上帖“川流不息”,衣橱上

帖“锦衣满柜”,甚至厕所墙壁上都有张贴。婆家住在郊区农村,有些住户

厕所和猪圈圈为一处,因此墙壁上就贴着 “六畜兴旺”,在这里发现一有趣

的联,在一牛拉车的车辕上赫然贴着“日行千里”。

 2.一年陪母亲回老家,母亲老家是五莲一山村。一日和母亲

 到一家串门,这家主人是一对年老夫妇,老式的村居虽不宽

 敞明亮,却相当整洁,因为正是春节期间,所以一进门先看各种

 春联。到正屋,我一瞅墙忍不住想笑,但碍于主人颜面拼命忍

 住,涨得脸通红,母亲以为我不舒服,寒暄几句就匆匆告辞。

 一出门,我终于憋不住了,大笑着蹲在地上,看着母亲不解的眼

 神,只好解释:“没看到正屋的抬头联吗?”母亲也笑了,“死丫

头,就你明白!”随机感叹了句,“不识字的苦果啊!很要脸面的

老俩口, 幸亏……”不识字的苦果,真正令人哭笑不得,那联上

写着“肥猪满圈。”

  评论这张
 
阅读(16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