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太空草原

 
 
 

日志

 
 

《浅说周慎宝老师散文的种类》  

2008-04-12 08:13:49|  分类: 散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周慎宝《浅说周慎宝老师散文的种类》

            作者:灵森  

       最近从网上认识了周慎宝老师,知道他已经出版了三本散文集,可谓成果显著,很是佩服他。但他无论是发文章,还是跟帖,都是那么的随和与谦虚,文质彬彬,很令我折服。因此很有兴趣地读他发在百花园里的散文以及别人为他的散文写得一些评文,我终于知道他及他的散文为什么让人喜欢了。      

         我很认真地读了他最近发在这里的《寒山寺的钟声》、《乡间的扎彩》、《解读艾山》、《梦游漓江》、《银山型钢序曲》、《也遇小狼》、《不明去处的大鸟》等,很有感触。转发的两篇评文如果按前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的五种分类,亓克德先生的应是编辑式批评,徐绿树女士的该为作家经验式,他们都近距离的观照其散文的情感、词彩等很内在的特征,相当有论证色彩。不过我觉得如果从散文发展的历史来观照,可能会有另一番意味。      

        就中国散文的演变来看,它的历史之长仅次于诗歌。散文这个概念,在中国最早是相对于韵文(诗歌)而言的,凡是句与句之间不押韵的文字都是“散”的,即谓之“散文”,这个概念今天看来是相当大了,可以说它包括了除诗歌之外的所有文字!当然的包括了今天的不押韵的散文诗、小说、论文、说明文等等,也就是说最初的散文概念并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有着其独到品格的散文概念!      

        而最早的散文据专家界定是哲理情志性散文,比如《庄子》之类,那时这些“散文”家面对的世界,还是光秃秃的原始状态,没有像今天有着大量的人文古迹与文化积淀,因此写出来不象我们今天的散文有那么多的丰富人文知识,他们面对光秃秃的世界,只能哲理式地阐发他的人生观念,比如《秋水》之类。再往后才到了历史性散文,比如《春秋》、《国语》、《战国策》等,这之中许多文体比如论文、小说等渐渐有了自己的文体特征各自独立出去了,散文也逐渐缩小范围获得了自己的独立身份。发展到今天知识性散文成了它最大的支脉,最大的原因是人类发展到今天,就中国而言,上下五千年,遍地都是古迹与人文积淀,尤其开放之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什么这一日游,那三日游,出国游,而且大凡能游的景点必然都是古迹人文景观聚集的地方,因而知识性散文愈演愈烈!象泉歌最近发的游西湖等,前一段的“房干”散文,我们读后愉悦之余那要获得多少知识啊!数不胜数!      

        就周慎宝老师的散文,知识性散文如:《寒山寺的钟声》、《乌镇》、《梦游漓江》、《解读艾山》、《乡间的扎彩》等比重最大,我们没去的读者所获得的历史、传说、文人墨客等人文知识与去了差不多!那得感谢作家的辛苦写作!当然哲理情志性散文也仍然不少,表达的重心不在外部知识,而内在于作家的情志,寄托他的善良人性与人生社会理想,比如《不明去处的大鸟》、《也遇小狼》等,《银山型钢序曲》二者则兼而有之。总之,周慎宝老师的散文种类是相当丰富的,它在继承古老的散文遗产同时,也有很多新的开拓,比如这些现代生活景观的描述是庄子等大家们所难以想象的。因为占有材料不足,只能就这几篇谈点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周慎宝老师与网友们批评指正。

  评论这张
 
阅读(128)|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